欢迎登录忻州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官方网站

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51黑料社 > 51黑料社 > 市政府要闻

大美如仙境 人间五台山

  作者:         时间:2024-09-02       来源:忻州在线  大    中    小     

 

  建设中的雄忻高铁五台山段。 

   

  僧人正在演绎五台山佛乐。 

   

  建设中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五台山段支线暨五台山景区东线项目鸟瞰。 

  □作者 赵晋燕 张 琪

  五台山,静静地诉说着亿万年的沧桑与辉煌,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五台山,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节拍,每一眼都饱含着对过往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探访到的不仅仅是一张张文化新名片,还有五台山未来的希望和无限可能,是一段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传承。

  编织大地经纬,成就美好未来

  五台山站以“巍巍五台·悠悠古韵”为设计理念,通过现代建构手法表达传统建筑的风貌神韵,与周围山峦起伏的自然环境及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契合,实现“车站+景区”的风貌融合。

  五台山站是雄忻高铁入晋第一站,也是我省第一条设计速度达到350千米/小时的高铁线上的站点。

  雄忻高铁是国家快速客运网中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东起雄安新区雄安站,西至大西客专忻州西站,正线全长342.53千米,其中我省境内长114.72千米。届时通过以服务雄安新区、融入京津冀为主的雄忻高铁,将使北京至五台山、忻州等地的旅程缩短至2小时左右。

  在雄忻高铁五台山段项目施工现场,青山环抱中,机械轰鸣,工程车辆穿梭。

  中铁十一局雄忻高铁站项目部党委书记田华章介绍:“我们现在所在的五台山项目位置就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与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交界处,线路标段全长15.228公里,总投资23.96亿元,项目包括两座桥梁(五台山特大桥、清水河大桥)、三条隧道(北太行隧道、利民隧道、五台山隧道)及五台山站场等其他相关设施。”雄忻高铁的建设,将为忻州乃至山西向东对接京津冀和雄安新区提供重要的通道。五台山站亦是雄忻高铁山西段站房规模最大的车站,预计2027年竣工,未来这里每日接待游客量可以达到1.5万人,拥有2台6线,距离五台山游客服务中心只有10公里左右。

  从五台山站到景区,还设计规划了交通轨道运输方案,不仅有道路交通保障游客游玩便利,更有空轨运输,让游客在270°透明的车厢中,低头就可以从脚下看到五台山风光,实现旅游交通“换乘一体化”。

  届时,游客一出车站便可欣赏到传统与现代交融共生、站与景有机结合的美丽场景。目前全国已建成的空轨仅在武汉投入使用,未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也可以拥有一条空轨,让世界各地来到五台山观光的游客朋友都可以既实现交通目的地运输,又饱览胜迹。

  在五台山修高铁,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崇山峻岭,千沟万壑,穿山而过,依靠的是过硬的技术、丰富的经验、精干的团队。

  田华章说,北太行隧道因其地质结构复杂而拥有施工界“地质博物馆”的称号,“在隧道进口段,我们使用了两台双曲臂凿岩台车进行施工,在出口段作业时我们使用了炸药爆破与智能化二次衬砌台车通力协作。根据不同地质情况,执行不同的应对方案。同时,严格把关质量,每一个进场的材料都会经过实验室的检查验收,稳步推进工程进度。”“编织大地经纬,成就美好未来”,五台山站施工工地上悬挂的这幅条幅,是筑路工匠真实的写照。

  与此同时,在五台山洞子沟楼上村附近,也有一支建设队伍在紧张施工作业——“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暨五台山景区东线建设工程,全长为31.77公里,由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2025年建成后,游客可从石咀镇大底村直达台怀镇楼上村,将极大地缓解现有北线、南线和西线三条线路进山车辆通行压力。

  五台山是“华北屋脊”和“太行之巅”,施工工地山势陡峭,地势复杂,温差大,风雨交加是常态,很多地方手机都没有信号。但正是在这条件艰苦的环境中,筑路者们用汗水与智慧绘就了一幅不平凡的画卷,将梦想与现实连接。

  承担“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支线暨五台山景区东线建设工程的山西路桥项目副经理郭合维介绍说,这是他筑路工作生涯中遇到施工难度最大的,但也是经历最丰富的,既有锻炼和挑战,也有乐趣和收获。当遇到土方材料运不上来、工作面打不开等问题和困难时,望一眼葱茏的青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觉得了。他说,等路修好了,一定要带亲友来这条路上走走,那一定是满满的骄傲和美美的回忆。

  发展产业大棚,绘就振兴画卷

  夏秋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温差小,无法进行菌菇培育。但五台山风景区气候冷凉,且早晚温差较大,7月、8月、9月的气候非常凉快,正好可以填补这个时间段菌菇的市场空白期,并且依靠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温差刺激培育出的香菇品质极好。

  在石咀镇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一排排大棚规模宏大,整齐排列。

  石咀镇副镇长杨军介绍,石咀镇以境内在建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雄忻高铁站及忻阜高速公路出口附近集物流、移民安置等为生活保障区为契机,审时度势,做出了争当康养基地副食品供应急先锋的抉择,从养殖、种植、采摘上着手,精心编织康养基地“菜篮子”。

  走进6号蘑菇(香菇)种植大棚内,架子上密密麻麻分层摆放着一根根长柱体的香菇菌棒,伴随着淡淡清香,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脱膜工作。

  基地负责人李师傅有着十多年香菇种植经验,他介绍:“香菇从生产菌棒到出菇需要120天,这几天正是我们给菌棒撕膜的时候,外膜撕掉以后,四至五天便可出菇。”棚里的工人们三下五除二便把菌棒上第一层膜撕掉,露出里面的保水膜,透过保水膜可以隐隐看见菌棒上菌群的痕迹,相信过不了几天便可以看到香菇破膜而出,生长成型。“保水膜比外膜要薄很多,是为了降低水分流失的速度,使得生长出来的蘑菇更加个大厚实。”李师傅抠开一根菌棒进行展示,菌棒全部由山上的木屑和麦麸组成,让香菇可以在类“原生”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香菇营造无污染的生长环境。每个人一天能脱3000根菌棒的膜,一个棚里大约有1.5万根菌棒,四五人一天就能脱完一个大棚的菌棒。脱膜完毕后就要提高棚内湿度,创造出菇环境了。”

  该香菇基地目前拥有55个大棚80多万根菌棒,村民多租棚买菌棒经营。买1根菌棒需要3.2元。从入棚到每个菌棒长四茬菇,每次收完菇半个月左右再注水封棒,四茬菇都收完需要三四个月的时间。人工成本在1元左右,棚租0.3元,行情好时,1根菌棒可以卖到8元,平均1根菌棒可以卖6元。按照6元的标准,一个大棚一年的纯利润可以达到3万元。由于采菇的时间要求非常高,往往一个小小怠慢和延误就有可能使一等菇变成二等菇甚至变成三等菇,售价也大不同。“如果合理规划统筹脱膜、洒水、出菇的时间,一家人经营三个大棚是没有问题的。”李师傅说。

  小小“菜篮子”,关乎千家万户的餐桌;片片“菜园子”,牵动着广大村民的“钱袋子”,更承载着乡村产业振兴的梦想。五台山通过大力发展菌类产业大棚项目,村民获得更多的收益,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

  展示中国元素,书写奋斗故事

  走进梵境里,尽现禅意。在小镇里漫步,民国式建筑分布错落有致,简繁相依,素斋文化餐饮、艺术休闲、文创产品、禅修体验等店铺开门迎客。入夜时分,灯光璀璨美不胜收,巡街演出精彩纷呈。每逢周末晚上,还有无人机等演出,逐步实现情景夜游经济的新发展。

  禅意梵境里,心灵栖息地。依托五台山自然山水,今年五一新开园的梵境里文旅小镇惊艳了游客,成为五台山景区内又一个新的打卡之地。梵境里和五台山游客服务中心相邻,是去景区的“必经驿站”,离大白塔20公里左右。包艳伟在梵境里文旅小镇经营着一家素斋文化馆“境遇”,她解释说,这是她在五台山景区创业打拼的第4家店,其间有苦有甜、有笑有泪,十多年间留在五台山景区,改变的是经营思路和理念,不变的是对五台山的热爱。在她的素斋文化馆,应24节气之时更替蔬果食材,每一盘菜品摆盘精致得像艺术品,菜名“和悦”“自在”寓意无穷,她以自己的方式为传播五台山、传播中国素食文化而努力。

  这份热爱,体现在每一位在五台山景区投资兴业者身上。

  在龙泉寺脚下的小车沟村,一座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隐藏于道路旁的绿丛中,这是一家被众多宾客给出5分好评的民宿,有一个形象贴切的名字——观山晓筑。走进观山晓筑,别有洞天。建筑风格古色古香,居中长长一池清泓,锦鲤、绿龟、卵石、荷花各自成趣。青砖墙雕有北方大院的庄重,水系绿植又有南方院落的灵致。房间装修简约古朴,窗窗都有风光。

  这家民宿2019年开业,每一处都倾注着主理人的心血。砖是特意从晋南搬运过来的老砖,走廊里的柱子、房间里的家具都是纯实木材质。五台山多雨湿润,民宿里有暖气确保房间清爽干燥不泛潮。更让宾客惊喜的是,二层考究雅致的茶室属于公共区域,茶台茶具杯壶一应俱全,宾客随时可以坐在这里品茗清欢。茶有红茶绿茶普洱和金莲花,水是龙泉寺的清泉,都是免费的。观山晓筑用最大的诚意和热情请客人在山间的风里小住,在晓筑里喝一杯清茶。

  和40岁的客栈主理人聊天也是一桩乐事,听他如数家珍地讲五台山的文化和故事,听他热推必去探访之地的理由,听他梳理五台山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言谈爽朗大气,眼睛里闪着亮光,满是笃定和信心。观山晓筑客栈有许多回头客,2023年旺季时入住率有八九成,淡季也有一半的入住率。像观山晓筑客栈一样,大大小小有特色、有个性的民宿越来越多,镶嵌在景区,自成一道风景。

  吹奏笙箫管笛,传承文化篇章

  在一千多年的岁月中,五台山佛教音乐不断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活化石”。

  一次五台山,五百年因缘。刚到龙泉寺108级台阶下,就听到婉转悠扬又直入人心的乐曲声从高处传来。走到龙泉寺三宝之一的照壁抬眼向高望去,越过青石台阶,第二宝石牌坊下,一队僧人正在演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台山佛乐。

  五台山佛乐省级非遗传承人伽行师讲道:“五台山佛教开山之时,也是五台山佛乐的初始时期,经文诵咏处在以个体为主的‘赞呗’‘唱导’阶段。唐代,五台山佛乐达到繁盛,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被应用于经文诵咏中,经文诵咏有了较高的艺术性。元明之交,带伴奏的佛经诵咏形成。这种融长短句(赞)、齐言(偈)、散文(文)为一体的佛教歌曲,加上器乐的伴奏与曲牌的演奏,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

  现场,佛乐演绎的乐器主要有铙钹、云罗、箜篌、箫、笙、管、梅(竹笛)、铛、音(云)、木鱼、引罄等组成,以小型吹打乐队演奏。伽行师表示,学成佛乐最少需要6年的时间,五台山佛乐的谱系是宫商角徵羽的“工尺谱”,以师父带徒弟的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学习时,徒弟首先要把乐器上每个字的位置记牢,然后学习唱谱。学习唱谱时,师父首先依照工尺谱所提供的曲调框架,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是个人的爱好和习惯,依据板眼一句一句施教,待徒弟唱会并背下来之后,再拿乐器依字找音(俗称“捏眼”),慢慢奏出旋律。每一首乐曲的每一句都需要这样去教。如果没有师父的传授,徒弟仅有乐谱是唱不出曲调的。这种教授方式,使每一首乐曲旋律由于师父(演奏者)的不同而产生些微的差异,同时,也形成了相同曲调有多种不同唱法的现象,使乐曲显得非常丰富。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曲调的基本风格不会变,此外五台山僧人在点笙(调音)方面有独特的技艺。伽行师说,龙泉寺的僧人虽然对乐理的掌握程度深浅不一,但都能演奏。

  铙钹一响,篇章一换。五台山佛乐自成体系,曲调古雅,作为音乐艺术与宗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五台山佛乐不仅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也是五台山文化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世代传奏,生生不息。

  本文照片均由马立明摄

友情链接:sitemap  网站地图  百度  百度